胜利油田页岩油革命取得重大突破 1.4亿吨级整装油田问世
——我国陆相页岩油开发迈入规模化时代,年产量目标直指70万吨
2025年10月15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宣布,经过三年科技攻坚,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探明我国首个亿吨级整装页岩油田——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该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吨,技术可采储量1135.99万吨,标志着我国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开发实现从“点状突破”到“规模建产”的历史性跨越。
一、理论创新:15万次实验破解“地下密码”
胜利油田科研团队通过15万次岩心分析、数值模拟和三维地震反演,突破传统页岩油评价标准,提出“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富集理论”。该理论揭示,济阳坳陷富碳酸盐页岩因沉积环境特殊,具有天然流动性和可压性,资源量从35亿吨重新评估至105亿吨。
“过去认为页岩油成熟度需高于0.9%才可开发,现在我们证明0.7%即可实现高效开采。”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王永诗介绍,理论创新直接推动勘探目标从“源内”转向“源边”,在博兴洼陷等区域发现高产区,单井试采产量突破200吨/日。
二、技术突破:智能压裂重构地下“高速公路”
面对页岩层“千层酥”般的地质结构,胜利油田攻克三大核心技术:
1、超深高温钻井:研发耐温200℃、耐压140MPa的钻井液体系,在6000米井深实现17.7天完钻,较2012年缩短88%;
2、组合缝网压裂:采用“密切割+暂堵转向”技术,单井改造体积提升30%,储层接触面积扩大5倍;
3、智能完井系统:部署分布式光纤监测网络,实时调控裂缝扩展方向,使丰页1HF井创下229.7吨/日、累产6.15万吨的国内单井纪录。
“传统压裂像‘切碎面包’,现在则是‘剁碎细胞’。”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专家李明比喻道。2024年,胜利油田页岩油立体开发层数从3层拓展至7层,百吨井占比达20%,年产量突破50万吨。
四、装备革命:“钢铁长龙”变身“智能精灵”
自主研发的“胜利天工”系列装备大幅提升开发效率:
1、一键式自动化钻机:集成智能操控系统,钻井周期从133天压缩至29.5天;
2、连续管压裂车组: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施工效率提升40%;
3、数字孪生平台:构建地下三维地质模型,指导精准压裂设计。
在民丰油区,12台智能压裂车组仅用18天便完成丰页1HF井的32级压裂,较传统作业节省12天。目前,胜利油田页岩油开发成本已降至45美元/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战略价值:105亿吨资源接替常规能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指出,胜利油田页岩油具有三大战略意义:
1、资源规模:105亿吨估算资源量可支撑年产5000万吨持续开发30年;
2、技术自主:形成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开发体系,填补国际空白;
3、经济可行:单井投资从1.2亿元降至0.6亿元,内部收益率提升至12%。
根据规划,胜利油田将在2025年新增探明储量8000万吨,年产油70万吨,推动页岩油占原油总产量比例从3%提升至15%。“这相当于在渤海湾盆地再造一个‘胜利油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永壮表示。
五、绿色转型:零碳开发引领行业变革
胜利油田同步推进绿色开发:
1、地热+光伏:利用废弃井场建设分布式电站,年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
2、CCUS技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页岩层,提高采收率10%的同时实现万吨级碳封存;
3、丛式井场:单平台部署16口井,土地利用率提升60%。
2025年,胜利油田页岩油开发区域单位产能能耗较2020年下降30%,朝着“零碳油田”目标迈进。目前,该油田已建成国内首个页岩油碳足迹核算平台,为行业提供绿色开发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