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发现记:从地质迷宫到石油新城
在河南省濮阳市户部寨镇,一座钻塔造型的纪念碑静静矗立,碑身上"中原油田发现井"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纪念碑见证的不仅是一口油井的诞生,更是一个油田传奇的起点。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中原油田的发现轨迹。
一、地质寻油路:二十载勘探终破局
故事要从1955年说起。那时,石油勘探大军初入中原,在渤海湾盆地的东濮凹陷(时称东明凹陷)展开普查。这片横跨河南、山东的广袤土地,地表看似平静,地下却暗藏玄机——地质学家们发现这里具备"新生代沉积凹陷"的典型特征,是理想的油气"藏身之地"。
从五十年代开始,石油部和地质部,以及华北石油勘探处等部门就对这一地区不断地进行地质调查和石油勘探,获得了对地质构造特征的认识,提出凹陷生成油气理论。
1973年开始,河南油田、物探局组织10个勘探作业队,在山东、河南交界的临清凹陷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资料的准确度和清晰度。从1955年到1975年,二十年间物探队伍在这片土地上织就密密麻麻的测线。1973年冬,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第二指挥部抽调2个地震队,采用当时先进的"多次覆盖地震勘探技术",对东濮凹陷展开地毯式扫描。1974年冬,物探局再增派5个地震队,累计投入7支地震勘探大军,累计完成测线长度超过5万公里,终于揭开东濮凹陷的神秘面纱:文留、卫城等18个有利构造带浮出水面。1975年5月,石化部根据地震成果,决定在文留构造东高点部署勘探井——濮参1井。
二、井喷定乾坤:油龙腾空惊中原
1975年6月,南阳油田3282钻井队挺进濮阳。7月25日,濮参1井开钻。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在掌握了大量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抽调精兵强将,对东濮凹陷进行整体解剖。河南石油勘探局2382钻井队在濮阳文留构造东高点上钻探濮参一井。9月7日,当钻至井深2607.06米时,井口开始溢出棕黄色原油,紧接着泥浆、流砂携带大量原油从井口喷发而出。油柱喷高5-20米。这场"意外"井喷却成了历史性突破——它证实东濮凹陷具备大规模油气储层!消息传回北京,1975年10月8日,国家石化部决定在濮阳成立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由胜利油田、南阳油田等联合在东濮会战。尔后,石油物探局所出六个地震队,胜利油田调来六个钻井队,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集中了1700多人的队伍。 1982年3月31日,国家石油部批准,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更名为中原石油勘探局,负责豫北、豫东、鲁西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工作。
三、会战铸丰碑:八方精锐聚濮阳
会战初期,胜利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等兄弟单位闻令而动。1975年10月8日,国家石化部决定在濮阳成立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由胜利油田、南阳油田等联合在东濮会战。尔后,石油物探局所出六个地震队,胜利油田调来六个钻井队,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集中了1700多人的队伍。 1982年3月31日,国家石油部批准,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更名为中原石油勘探局,负责豫北、豫东、鲁西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工作。
1、地震先行:石油物探局的6个地震队率先进入战场,他们携带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地震仪,对文留、卫城等构造带进行精细刻画,为钻井提供"米级"精度的地下构造图。
2、钻井突击:胜利油田调来6个钻井队,河南油田派出3个钻井队,包括发现濮参1井的功勋队伍——3282钻井队。这些钻井队携带国产新型钻机,采用"优选参数钻井技术",在复杂断块中精准打井。
3、技术支援:江汉油田派出测井小队,大庆油田提供泥浆技术支持,长庆油田支援固井设备,形成全国油田联合作战的壮观场面。
在艰苦条件下,石油人创造了"三边工作法":边勘探、边开发、边建设。仅用两年时间,就探明文留、濮城等14个油气田,建成产能超百万吨的油田框架。1982年,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更名为中原石油勘探局,标志着中原油田正式诞生。
四、科技破难关:地震波里寻油龙
会战中的科技创新令人瞩目:
1、地震突破:物探局地震队采用"三维地震采集技术",首次在东濮凹陷绘制出立体地下构造图,发现文东盐膏层下的隐蔽油气藏。
2、钻井革新:针对地下盐膏层易塌易漏的难题,钻井队研发"高密度泥浆体系",成功钻穿盐膏层,打出文东油田第一口高产井。
3、协作攻坚:1976年冬,地质、测井、钻井专家联合攻关,在卫城构造发现"断层遮挡型"油藏,新增探明储量500万吨。
五、油城共新生:因油而兴的石化城
油田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濮阳的命运。这个曾经的农业小县,因油而兴,因油建市。198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濮阳市,一座现代化石油城在黄河故道拔地而起。胜利路、大庆路、江汉路等街道名称,至今铭记着会战队伍的功勋。
从濮参1井喷油到油田建成,中原油田创造了多个"第一":我国最后一个以会战形式建设的油田,首个实现油气当量超千万吨的东部油田。如今,东濮凹陷的油区道路纵横交错,抽油机星罗棋布,与濮阳市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谱写着油地共融的发展新篇。
六、结语
中原油田的发现,是地质智慧的结晶,是石油精神的丰碑,更是油、地共生的典范。从濮参1井的惊天一喷,到现代化石油城的崛起,这片热土见证着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历程。正如纪念碑上镌刻的那句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原油田的故事,仍将在这片中原大地上继续书写。
1983年,为支援中原油田勘探开发、发展地方经济,国务院批准成立石化新城——濮阳市。作为中原油田和濮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濮参1井接待参观者已超过30万人。